4982亿,2715亿,又一年的双11落幕了....
曾经以为做电商的我会告别996(内心的OS是周末可以睡到自然醒),后来就发现做了电商之后我就成了007;
又是一年"双11"落幕了,天猫也把“双11”的战线拉长,对于我来说我倒是希望京东、天猫平台把活动节奏差异化,今年之所以天猫拉长战线,估计也是考虑到业绩增长的压力。
一年一度的电商狂欢节给人的感觉是今年没有那么热闹了,不知道是因为疫情,还是12年一轮回的因素......
虽然天猫4982亿、京东2715亿的成绩,同比数据看起来还不错,但作为电商从业者的我看来,不过是为了所谓的Kpi而“编造”出来的数字罢了。
不得不承认的是“双11、618”的产生确实为线上电商的蓬勃发展做出了巨大的贡献,有增长的品牌和店铺肯定占据多数,但是虚假数据肯定也是有的,大家都在各自为了所谓的Kpi而疲劳拼命。
各大品牌为了行业内的排行榜、市场占有率,不惜带上“小弟”兜里的钱,为平台走个账(GMV)。(小弟:一般来说是TOP店铺或11月新开的店铺,TM/JD/PDD......亦如此)
别问我怎么这么肯定,因为我做过授权经销商店铺(乙方),也做过品牌方(甲方)负责过平台销售渠道,自然知道各位汇报Kpi的时候要看的哪些数据指标。
对于已经举办了“12年”的双十一购物节来说,它的未来已经不被资本所看好了,因为消费者们都饱受各种优惠券、尾款、凌晨抢券、叠猫猫的痛苦,而且在最终付款时才发现花了这么久时间去研究规则就只省下几十块钱。
作为“上帝”的消费者都不感兴趣了,那资本自然也很难再有兴趣,这也催化着资本市场上颓态场景所发生。
(天猫、京东11.11成交额截图)
2万亿市值的消失
都说现实比小说荒谬,在双11激战正酣的同时,国家市场监管总局《关于平台经济领域的反垄断指南(征求意见稿)》公布出台,给这个双11带了一颗“重磅炸弹”。
阿里巴巴,港股在10月27日录得319港元的新高,现已回落至248.4港元,10日大跌超5%,11日更狠,暴跌近10%,两天跌去了14%;
京东集团在11月9日探至365.2港元的新高,现股价300港元,10日跌去8.78%,11日跌去9.20%,两天合计跌去超17%;
美团在11月9日股价盘中高达338港元,总市值盘中一度超工商银行,现股价已跌回271港元,这两天一共跌去了近20%;
腾讯在11月9日触及633港元的高位,现已回落至551港元,这两天跌去了11%
(阿里、京东、美团、腾讯“港股11.11集体跳水”截图)
粗略算了一下,这四家互联网巨头,两天就蒸发了超2万亿港元,可以说是集体打“骨折”了。
2万亿意味着什么,举个例子吧,2019年全年的国内生产总值是99万亿元,仅仅2天时间跌去了去年国内生产总值的2%;
为什么互联网科技股疯狂暴跌?
国家市场监管总局《关于平台经济领域的反垄断指南(征求意见稿)》的公布,对平台要求商家“二选一”、对消费者进行大数据“杀熟”,利用规则、算法、技术、流量分配等无正当理由拒绝进行交易等等行为都可能被认定为“存在垄断行为”。 受此影响,阿里巴巴、京东、美团、腾讯等港股上市科技股连续两天跳水。
对于现在互联网公司来说,某公司在某领域内的垄断地位,对用户消费者来说是不友好的。因为它的市场占比,隐形中赋予了它对行业的定价权和不可替代权。(比如:打车、外卖、机票、旅游、酒店,当然也有电商平台)
国家出台的政策对于我们普通消费者和从业者来说是利大于弊的,规范市场秩序、反对垄断地位,有竞争才会推送行业的发展,对于普通创业者来说相当在一定条件下给了颠覆“大佬们”的竞争机会。未来的电商大战也会面临新的形势:多平台鼎立、流量继续分化、线上线下结合(O2O)、跨境电商的新机遇等。
狂欢虽然结束了,背后的哀鸣遥远低沉,呜呜咽咽的,我们很容易被遗忘。
当今世界正处于“百年未有之大变局”之下,今年受疫情的影响,线下商业消费会产生压力,国家也承担着很重的经济压力。
最后期盼“打工人、尾款人、吃土人、负债人......”的你我,不要在获得短暂快乐的事情上继续执迷不悟吧。
来源:武陆柒博客 ,转载请注明出处!
本文地址:http://www.wusimin.cn/article/40.html